北京时间9月26日下午,央视10套《科技之光》节目播出题为“电子票据真的安全吗?”的节目。节目中,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信部特约顾问郭宏杰先生针对时下最热的电子票据问题进行了相关解答。
问题一:电子合同有没有可能会被随意篡改?有没有科学技术手段保证它具有法律效力呢?
关于电子合同是否可以被随意篡改这个问题,郭宏杰给出了明确的答复:不可以。郭宏杰表示,为了保证诸如电子合同这种关键的电子工具不会被人为的恶意修改,我们对此使用了一种叫做数字签名的技术进行了保护。
所谓数字签名,又被称为公钥数字签名、电子签章。这是一种类似写在纸上的普通的物理签名,但是使用了密码学领域的科学技术实现的、用于鉴别数字信息的有效方法。通俗地来理解就是,数字签名相当于是使用者用一种特有的工具给相关文件加上了一个透明地塑料封装,这样,虽然所有人都能看到文件的内容,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打开封装进行修改。也就是说,任何对文件的改动都会破坏这个封装,从而被人知晓。
问题二:有什么样的科学技术手段能够证明合同的真实性呢?
针对这一问题,郭宏杰表示:由于本份合同是使用eID进行签署的,而eID是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身份标识,相当于公民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的网络身份凭证。而这也正是这份合同是本人签署的有力证据。目前eID的载体就是工商银行金融IC卡,背面印有eID标识。同时郭宏杰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eID进行线上身份识别。
郭宏杰告诉我们,其实简单一点理解就是:二代身份证是我们线下实体社会中使用的身份凭证,eID就是我们在网络虚拟环境下使用的网络身份凭证,而且eID是由咱们国家“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审核签发的,具有权威性、安全性、普适性和隐私性。
随着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电子支票等新兴电子票据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场所都开始适应和使用这些新事物。对于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在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便利的同时,电子票据的安全性也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消费者的财产也就难以保证安全。比如电子支票,如果有人可以在电子支票上修改成任意数额,可以说分分钟就变身为亿万富翁。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同电子合同一样,正规的电子支票也使用了安全技术,哪怕是改动了1比特数据,这个支票也可以被验证为是无效的。正是有了这些安全技术的保障,我们才能更好的使用电子票据,更好的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的更优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