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己政治路线的基本依靠力量。在全国抗战的新形势下,要使这支力量承担起贯彻执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任务,关键是实行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即从国内正规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的转变。
全国抗战爆发前后,中共中央就开始酝酿、讨论红军的作战方针和战略转变问题。1937年8月1日,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等,指出:关于红军的作战原则,“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而不是阵地战,也不是集中作战,因此不能在战役战术上受束缚。只有如此才能发挥红军的特长,给日寇相当打击”。红军正式改编后,经与蒋介石、阎锡山商定,八路军在对日作战中充任战略游击支队,执行侧面战、协助友军、扰乱与钳制日军大部,并消灭一部的作战任务。在总的战略下,八路军实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其原则是:(一)有依照情况使用兵力之自由;(二)有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组织义勇军之自由,地方政府与邻近友军不得干涉;(三)国民政府只作战略规定,八路军有执行此战略之一切自由;(四)依傍山地,不打硬仗。
洛川会议后,8月下旬至9月初,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和第一二〇师先后经陕西韩城芝川镇渡过黄河,挺进山西前线。随后,第一二九师也沿着这条路线进入山西。根据原来的商定,八路军准备进入恒山地区配合友军保卫山西,拱卫华北。但从8月下旬起,日军迅速占领南口、张家口后,分数路向华北广大地区进攻。日军的作战主力在平汉线,同时以一部兵力从右翼迂回夺取太原,企图首先占领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山西,威胁平汉线方面的国民党军队和河南、山东的侧背,最后完成对整个华北的占领。
根据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及时决定改变八路军的部署。9月16日、17日,毛泽东在给八路军总部的电报中指出:过去决定红军全部集中在恒山山脉创造游击根据地的计划必须改变,否则将处于敌人右翼迂回包围中而陷于被动。八路军三个师应逐次分别配置在晋东北的恒山、五台山,晋西北的管涔山,晋西南的吕梁山和晋东南的太行山、太岳山。这样的部署,是为了使八路军处在战略上展开于日军侧翼的机动地位,向着进占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敌人取四面包围态势。当日军进攻时,可以配合友军作战,从侧后钳制、打击敌人;而当正面友军向南撤退时,又能依托有利地形,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广泛发动群众,创造敌后根据地,坚持长期抗战。9月25日,毛泽东在给周恩来及北方局的电报中又强调指出:“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要设想在敌整个占领华北后,我们能坚持广泛有力的游击战争。”
以刘少奇为书记、杨尚昆为副书记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正确贯彻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积极配合八路军,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实行全面抗战。刘少奇在会上明确指出:华北有全部沦陷的危险,我党我军要准备广泛发展游击战争,扩大八路军到拥有数十万人枪的强大集团军,建立起很多根据地,这样才能担负起独立坚持华北抗战的重大任务。他还强调要立即部署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斗争。10月16日,刘少奇发表《抗日游击战争中的若干基本问题》一文,指出游击战争是今后华北人民抗日的主要斗争形式,强调建立根据地和组织抗日民主政权的重要性。
战略统一下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是在抗日战争条件下发挥人民军队政治优势和军事优势最好的作战形式。首先,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规定下,服从于民族革命战争的总体战略。所谓独立自主,即在政治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包含人民军队在作战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动与自主指挥。其次,抗日游击战争是广大民众的革命战争。分散的作战形式,便于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群众参加战争,这是任何集中作战很难办到的。其三,抗日游击战争有利于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军民结合、军政统一,创建抗日根据地,壮大革命力量,实现有根据地、有后方的持久作战。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抗战的唯一正确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