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方新闻 > 集团新闻 > 正文

集团新闻

【东方党建】卢沟桥事变和全国抗战的开始

发布时间:2021-11-16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 点击次数: 打印 作者: 字号: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同复杂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日等国发展很快,为了适应对外扩张和争夺霸权的需要,德、意、日奉行法西斯主义和疯狂的扩军备战政策。1936年11月,德国与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随后也加入这个协定,表明东西方三个法西斯国家以反苏反共为纽带,在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方面达成默契,结成了威胁整个世界和平的侵略集团。日本一方面利用反苏反共的口号,另一方面对英、美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企图排斥英、美在中国的势力,并进一步把英、美、法、荷等国支配下的东南亚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苏联政府虽然同情和支持中国抗日,但因为担心日本和德国东西两面夹攻而不愿意过早地卷入与日本的直接冲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右翼势力连续策动兵变和政变,导致日本内阁更迭频繁,法西斯势力迅速膨胀。1936226日政变上台的广田内阁,进一步实现军部法西斯势力对政府的控制,并加紧进行以征服中国和称霸亚洲为主要目标的扩军备战,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进程,加快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步伐。日本军部制定了1937年度大规模侵略中国的作战计划。

从1937年5月起,日军在北宁铁路沿线以及丰台、卢沟桥一带频繁进行实弹演习。五六月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驻天津的中国驻屯军司令部频频开会,策划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时,在日本统治集团中“对华一击论”占据上风,以为侵华战争一旦发动,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利用国民党政府的软弱动摇,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能达到降服整个中国的目的。它完全没有估计到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的革命潜力。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一部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习”之名,向中国驻军寻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方的拒绝。当交涉还在进行时,日军即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战的开始。

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支援前线的热潮,给前方将士以巨大鼓舞。7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军做好开赴前线的准备。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决定向华北增兵,扩大侵略战争。这种形势迫使国民党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对日本的态度。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解决事变的最低限度条件,表示了中国政府的抗战决心。但在日本政府所谓“不扩大方针”和“就地解决”的烟幕影响下,中国政府仍希望能够把卢沟桥事变作为“局部事件”,通过外交途径求得和平解决。7月28日夜,宋哲元等奉蒋介石命令率部从北平撤退到保定。7月29日,北平失守。7月30日,日军占领天津。8月初,日军以30万兵力,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向华北腹地大举进攻。

上海是中国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也是英、美、法等国在华利益集中的地区。为了直接打击中国政府,并对西方各国施加压力,日本政府决心把战争迅速扩大到上海。日军在上海早就驻有一支装备精良的海军陆战队。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决定向上海增派军舰和特别陆战队,并加强其驻淞沪的海军第三舰队。驻上海日军一再向中国军队寻衅。淞沪战役由此开始。